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杜甫的一生是怎样的,以及如何看待杜甫的一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杜甫一生经历了什么?
- 2、“杜甫很忙”纯属搞笑,作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呢?
- 3、杜甫的一生概括
- 4、杜甫的一生是怎样的?
- 5、杜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呢?他有什么作品呢?
- 6、杜甫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杜甫一生经历了什么?
杜甫一生经历简介,大体包括四个阶段: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是个标准的官二代,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生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一生坎坷的杜甫,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读书壮游阶段(712-745)
杜甫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的政治理想。二十岁南游吴越、二十三岁到洛阳应举落第,后北游齐赵,与李白相遇。这一时期,杜甫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画鹰》等。
困居长安阶段(746-755)
746年,杜甫先在长安应试,由于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野无遗贤”,使应试者全部落选。杜甫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的生活。直到755年,杜甫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 这一时期,杜甫的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
被捕、为官阶段(756-759)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携家与百姓一道流亡,后来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奔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写成《月夜》、《哀王孙》、《春望》、《哀江头》、《悲青坂》等诗。后来他冒险逃出长安,潜逃到陕西凤翔行在,做左拾遗(从八品上)。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陈词,触怒肃宗,被贬华州司功参军。这一时期代表作是《北征》、《羌村三首》、“三吏”、“三别”等。
西南漂泊阶段(759-770)
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去秦州,后入蜀,于成都市郊筑草堂定居,过了几年相对安定的生活。768年,携家出蜀,沿途飘泊转徙,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舟中。这一时期,杜甫代表作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千古绝唱。
“杜甫很忙”纯属搞笑,作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呢?
2012年3月,微博上流行一组“杜甫很忙”的图。杜甫的一张图片被加上了各种涂鸦,有端着狙击枪的,有开着坦克的,有戴着墨镜骑电动车的,有骑着自行车的,有吃着洋快餐的,有打篮球的,有切西瓜吃的……这组图片让已经享有一千二百多年盛名的“诗圣”杜甫,以另一种形式成了“微博红人”。
其实,杜甫的一生很辛酸。
01、三吏三别!
杜甫从小下苦功读书,十四五岁时就因诗文崭露头角,但他的文才并没有让他的一生顺风顺水,因为他生在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杜甫曾两次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实现报国理想,可是朝中奸臣掌权,丞相李林甫怕读书人当了官对他不利,就欺骗唐玄宗说应考的人没有一个够格的。
杜甫在长安呆了十年,好不容易被封了一个官职,没多久就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一家也挤在难民的行列里。杜甫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百姓忍辱负重参军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一组不朽的史诗——“三吏三别”。
02、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战乱中的杜甫已经穷得衣不蔽体,他主动找到逃离京都的唐肃宗求职,唐肃宗对他长途跋涉投奔朝廷非常赞赏,给了他一个左拾遗的官职,可不久他就被权贵排挤陷害,被贬出朝廷。
杜甫穷得实在过不下去,便带了全家流亡到成都,依靠朋友的帮助,才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造了一座茅屋(即“杜甫草堂”),在那里过了将近四年的隐居生活。
有一个秋天的下午,大风怒号,把他苦心经营的茅屋吹破,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他的民生理想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令人赞叹不已!
03、疾病缠身!
又一次陷入困境中的杜甫,得到严武将军的关照,在军幕下做起了参谋,可是,严将军不幸病逝,这让杜甫再次陷入困境。
杜甫不得不带家人乘船东下到达云安,又因病不能前进,直到病势减轻,才迁往夔州。在夔州居住的近两年中,疟疾、肺病、风痹等不断缠绕他,他的健康情况越来越坏。
他本想北归洛阳,又因河南兵乱不能成行。杜甫生活的最后两年,居无定所,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唐朝大历五年(770)冬,杜甫死于湘江上的船中,终年五十九岁。
总结: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大半生漂泊游荡,连基本的生活都没有保障,他一生追求理想,却至死没有实现。
他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内容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百姓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和差不多同一时代的李白齐名,世称“李杜”。这也许是他一生的安慰。
杜甫的一生概括
杜甫的一生分为四个时期: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开始以政治内容与社会内容为主的游历生活时期;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最后一期包括杜甫49岁到其生命最后的时期,漂泊于湖北和湖南,最终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1、第一期、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
这一个时期就是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据杜甫《壮游》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又据《进雕赋表》:“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余篇。”由此可见,杜甫自七岁起便已经写诗了,到他43岁写《进雕赋表》时,应该连诗带文章有一千多篇了。
2、第二期、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
这第二时期,包括杜甫35岁到44岁的十年间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长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长安所写。
3、第三期、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756年-759年)
这一个时期,包括杜甫45岁至48岁的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在逃乱时陷于叛军中为时九个月,后又为官约两年零两个月。
由于杜甫曾身陷叛军中,亲自尝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因而他这一时期作品最突出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杜甫的爱国精神。从作品质量来看,内容也非常的充实,已经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4、第四期、漂泊西南时期(760年-770年)
这最后一期,包括杜甫49岁到其生命最后的时期,这一时期杜甫总共创作了一千余首诗,算算相当于杜甫一生所创作诗歌的70%强,而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算是从760年到766年,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时,创作了四百八十多首。
第二阶段是从766年四月一路流浪至768年正月在夔州居住,这一时期也创作了四百三十多首。
第三阶段是杜甫又漂泊于湖北和湖南,最终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这一阶段杜甫也创作了一百五十多首诗。
杜甫的一生是怎样的?
杜甫,字子美,因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祖辈本是襄阳人,后来迁居到了河南巩义。他的祖父是唐初的著名诗人杜审言。杜甫从小受着严格的诗书教育,学习非常刻苦。7岁开始学习写诗,到了14岁,就已经能够写出很好的诗了。20岁以后,他曾三次出门游历,南到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北到河北、山东都有他的足迹。33岁那年,杜甫在河南洛阳遇见了当时已经是很有名的诗人李白,李白比杜甫大11岁,两人一见如故,建立了兄弟般的友谊。这次见面,给杜甫很大的影响。第二年秋天,他们在山东分手,不久,杜甫到了京城长安。
杜甫的家族世代为官,到他这一代就衰落下来了。杜甫很小就有高远的政治理想,他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期望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到长安后,杜甫参加了科举考试,想通过科考走上仕途,从而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可怜生不逢时,当时朝廷的权相李林甫是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他向皇帝报告说参加考试的人没有一个称得上是人才的。并大拍皇帝马屁,说“野无遗贤”。不得已,杜甫只好找其他的途径。后来,杜甫又向达官显贵呈送自己的诗文,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赏识,找到仕进的阶梯,结果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当时朝廷腐败,政治黑暗,统治阶级越来越奢侈腐化,杜甫虽然到处奔走,仍没有结果,生活越来越艰难。这时,他看到了社会的种种矛盾,思想上也更同情劳苦大众。
公元755年,杜甫凭着自己的才学,总算谋到了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但不幸的是安史之乱马上爆发了。在叛军攻陷长安时,杜甫一度成为了战俘,被关押在长安。不久,杜甫在别人的帮助下,历尽艰险终于逃了出来。一出来,杜甫马上打听到了皇帝的所在,于是衣衫褴褛地赶到了肃宗殿前。这次肃宗让他做了左拾遗。不久,因为营救已被皇帝罢免的宰相,杜甫惹恼了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面对如此黑暗的现实,杜甫极为失望,愤而辞掉了官职,带着家小向西流转到了成都。在浣花溪旁,杜甫盖了一座草房,领着妻儿在里面居住。这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在后来的日子里,杜甫除受人举荐做过几年的参军外,一直都是颠簸流离地过着日子,相当凄惨,从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可见一斑。
半生的流离之苦使杜甫对当时的历史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统治阶级的腐朽,劳动人民的困苦,杜甫都有亲身的经历。在大量的诗作中,杜甫大胆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生活。历代传诵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极好描写。为剿灭叛军,唐王朝大肆拉夫征兵,使人民群众遭受了深重的灾难,连老人都不能幸免。杜甫在逃亡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这些,并把这些情况写成《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诗篇。这些诗篇采用了乐府体,通过对话和独白,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这是一幅多么悲惨的图画!老妇的控诉,悲惨凄凉,字字是泪,句句如血。“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人的心与人民的心是相通的。
杜甫的诗,在风格上沉雄浑厚,感情真挚,语言锤炼凝重,达到了诗歌艺术上的一个高峰,尤其是他的七律诗更是成为后来人们做诗的典范,影响极为深远。
杜甫一生只断断续续做过几年小官,政治生涯也颇为短促,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时时关心着政治,关心着社会,关心着人民。他最初的理想就是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后来又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中写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直到他的晚年,也还是不改初衷,“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正是这一心情的真实写照。他的政治理想虽然不能实现,但在他的诗歌中却有十分真切的反映。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才伟大,才被人们称赞为“诗史”,他也被人们称赞为“诗圣”。
杜甫虽然一生潦倒,悲惨地离开了人世,但他对中国诗歌的贡献却永远为后人所称道。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中,杜甫占着特殊重要的地位。《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开端,中经汉乐府民歌、建安时期、初唐四杰等等,到杜甫时总结并发扬了我国现实主义这一优秀传统,并把它发展到了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直接引导了中唐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诗歌改良运动,并一直影响到清代。这也就难怪韩愈会感叹“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了。
杜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呢?他有什么作品呢?
杜甫他是唐朝,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饱经忧患,受尽了人间的疾苦,他经历了安史之乱,同时他也亲眼看见了广大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杜甫他的诗歌写下了当时广大人民的真实生活,同时也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从而去反映那个时代的黑暗。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杜甫的一生和他写了什么作品。
杜甫是河南巩县人,他出生于唐睿宗先天元年712年,他的父亲曾经是一位官员,但是到了杜甫的小时候,他的家庭已经衰落了,生活也十分的贫困,在这样一个贫穷的环境中,更加激励了杜甫勤奋学习,在他七岁的时候,他就能写诗文,九岁的时候能写一副好的书法。到了14岁,他就能与当时的文人一同吟诗作赋。
他在20岁时,他就出门去游历四方,他去过吴吾悦,去过山东,登过泰山。她24岁时,他就进京去赶考,以他的才学是不难考上的,可是因为当时的首相把持朝政,所以他也就没有考上,他看到了这样的结果,他的心情也非常的郁闷,他就离开了长安,他出门游历的时候,他也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经常受冻挨饿都是家常便饭了,正因为杜甫,他经历了这些贫困潦倒的生活,所以他的诗歌也总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果他虽然没有考上京考,但是他也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史的诗歌,比如《春望》,《蜀相》,《客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他写下的这些诗歌,也充分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贫困潦倒的生活,他的诗歌也以他为例子,写出了广大人民的,真实生活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他的诗歌成为了反映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
杜甫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自幼好学,逐日积累,终于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受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家庭影响,仕途事业和不朽的诗名成为杜甫一生最大的追求,但其仕途之路并不平坦。24岁时,杜甫赴洛阳考试,未能及第。33岁时,杜甫与李白相识,在梁、宋一带侠游。35岁时,杜甫来到长安求取功名,滞留十年最终一无所得;后因父亲去世,他的生活变得贫困起来。44岁时,也就是安史之乱的前夕,杜甫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官职。11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又被抛入流离的生活之中受尽流亡之苦。叛军攻下洛阳后,杜甫抱着匡扶社稷振兴王朝的愿望北上,前往肃宗所在地灵武欲为国效力。不料半途被叛军俘虏,押往长安。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肃宗到凤翔,杜甫逃离长安,衣衫褴褛地投奔驻在凤翔的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这是杜甫仅有的一次在中央任职的经历。但不久因触怒肃宗,于乾元初被贬斥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杜甫故交严武出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表荐杜甫担任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因此称他为“杜工部”)。永泰元年,严武去世,蜀中大乱,杜甫在成都失去凭依,只好带着家小出川,过起流浪逃难的生活。在云安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又在菱州居住了近两年。57岁时,杜甫乘舟出三峡,在湖北、湖南一带的水路上漂泊。59岁时,杜甫在未阳附近客死旅舟上,结束了凄凉漂泊的一生。
杜诗以格律精严著称,基本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主要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和蕴藉;而顿挫除了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外,还有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等,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对后世留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杜甫是诗歌的集大成者。他对于诗歌中的各种体裁都能运用自如,且多有创造。在歌行体诗中,他继承了汉乐府的优良传统,但他却并不沿袭古乐的旧题,而是根据需要,为了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作。这一时期,他最著名的诗篇是《三吏》、《三别》,这是杜甫诗中的叙事名篇。《三吏》即《新安吏》、《石壕吏》和《潼关吏》。三首叙事诗分别写出了出征、抓丁和修建潼关的情景。诗人一面痛斥统治者的暴乱;一面劝导人民忍苦负难,共渡难关。《三别》是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同《三吏》的主题相同。
杜甫被称为“诗圣”,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写的诗大都深刻地描画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状况,被称为“史诗”。杜甫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令人肃然起敬。
杜甫的一生是怎样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如何看待杜甫的一生、杜甫的一生是怎样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杜甫的一生是怎样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