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道(大声道怎么写)

无双 136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声道,以及大声道怎么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一道语文阅读理解题

1.“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这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渐渐融洽,作者是一个努力好学、勤勉的好学生,得到了先生的认可和喜爱。

2.文中说,“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你怎样理解这位先生对学生的态度?

这位先生其实是非常爱护自己的学生的,对自己的学生都非常的慈爱,不愿意用惩罚的方式对待学生。

大声道(大声道怎么写)-第1张图片-无双博客

找出在朝花夕拾里面使用白描手法的句子~~跪求~~快(最少5句)

使用白描手法的句子: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2、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3、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4、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

5、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

03、斩将

契丹国主力大军已推进到宋国瀛州城前,前军主力十万大军扎下数十里的营寨,营寨之内粮草辎重堆积如山,攻城器械排列齐整,辽军军卒正在忙碌地检查马匹器械,四下不时上百铁骑在营内策马而过,这些铁骑个个头戴只露出双眼睛的头盔,每人背插一面长一尺半的黑色银狼战旗,手持黑铁长矛,为首之人背插两面黑色银狼战旗不时大声呼叫,每当他呼叫时身后百骑也跟着他齐声呼喝。

天色近黄昏时从摆放着攻城车的后营营寨大门处跑进十多骑,为首之人身穿软甲外罩紫色战袍是个汉人,他年龄已过六十身材高大不算魁梧,五柳长须两鬓有些花白,头上没有像身后将领一样戴头盔而是扎起发髻戴着紫金冠,座下坐骑赤兔马神骏异常鬃毛整齐全身油亮,腰间佩长剑双目有神,在他的身后十数骑也都是武将打扮,几乎全都是汉人,虽然身穿不同颜色铠甲,但每个人都背负两面或三面白色赤马战旗。

这十数骑经过之处所有营中军卒纷纷站住行礼,就算巡逻的骑兵队伍也停下在旁持矛列队致敬,只因为首汉人老者就是契丹国东京北院大王韩德让(时年63岁),此次担任后军主帅。

韩德让带着随从将领一直来到前军中央大帐,不等他停下马早有一身披重甲头戴皮帽的将领迎上来,将领虎背熊腰相貌威武,络腮胡须如钢针般竖起,见韩德让到来抱拳哈哈笑道:“韩大王,一路辛苦了。”

这将领是契丹国南京南院大王萧挞凛(时年47岁),也是辽军前军主帅。

韩德让下马将缰绳交给一旁士卒,也向萧挞凛抱拳道:“萧大王。”

萧挞凛道:“韩大王来得好快,太后和皇上都好吧?”

韩德让道:“他们都好,应该很快就会到,得知前军势如破竹,太后和皇上都很高兴,恨不能立刻赶到前线犒赏三军。”

萧挞凛哈哈大笑道:“耶律斜轸大王过世前几次叮嘱在下,务必要为太后和皇上解忧,此次我大契丹国兵分四路全线出击捷报频传,正好一鼓作气灭了宋国,那样太后和皇上就再也没有什么烦恼事了。”

他们二人一路说话一路穿过片宽阔校场来到中军大营营帐,巨大的营帐敞开由里至外延伸出两排座位,里面中间并排摆放两张桌子,帐内左侧早有二十多个全副披挂的契丹族将领整整齐齐站在各自座前,等韩德让和萧挞凛来到所有将领一起躬身抱拳行礼口称大王,身上甲胄发出一片清脆声响,等韩德让和萧挞凛来到中央座位双双坐下,跟随韩德让而来的将领也在韩德让一侧纷纷就坐。

萧挞凛举杯道:“祝韩大王身体康健。”

他这边所有契丹将领跟着萧挞凛一起举杯。

韩德让也举杯道:“祝萧大王战无不胜马到功成。”

同样他这边汉族将领也跟着他共同举杯。

两边将领一起喝完杯中酒开始敞开着夹菜吃肉,萧挞凛身边第四个座位处一光头中年武将站起来道:“韩大王路上辛苦,护送太后皇上母子来到前线——”

他走出座位来到韩德让跟前举杯道:“我胡里室敬韩大王一杯。”

韩德让身边一二十来岁青年武将举杯走到胡里室身旁,他相貌俊朗浓眉大眼,嘴唇色尤其鲜红,道:“胡里室将军前线作战辛苦,我冯延辉代义父敬胡里室将军。”

胡里室看了冯延辉一眼又见韩德让微微点头,他冷笑着一口将杯中酒喝下,道:“听说韩大王的义子中有一人先祖还是汉人中的大人物,就是你吧?”

冯延辉道:“是。”

胡里室冷笑道:“那你应该还有亲人在宋朝为官吧?”

冯延辉面不改色道:“是,只是承蒙义父养育教导提拔信任,冯延辉愿为太后和皇上赴汤蹈火。”

胡里室比冯延辉高了半头,他上上下下打量着冯延辉,在胡里室面前冯延辉虽然显得有些弱小,但也带着几分青年人的锐气丝毫不让,胡里室突然转身走到萧挞凛身前,抱拳道:“久闻韩大王马球技艺天下第一,不如我们前军将领和后军将领打场马球来给大家助助酒兴如何?”

他这话说完萧挞凛这边契丹族将领传来不少附和声,座位在胡里室身旁更靠近萧挞凛的契丹将领耶律洪定大声道:“好啊。”

他身着红色铠甲身材魁梧粗壮,说话声音犹如洪钟响亮。

耶律洪定身旁另一中年武将叫萧古愣,他同样体形高大健壮,身穿蓝色盔甲双耳穿有金环,拍手道:“这个主意不错。”

最靠近萧挞凛座位的契丹武将是耶律适瑜,他年四十多岁身材没有其他契丹武将那般健硕,看着萧挞凛也不出声微微摇了摇头。

另有两名契丹武将耶律齐和耶律德也走出座位来到胡里室身旁,目光扫了遍韩德让那边汉人武将,起身道:“我等愿打。”

萧挞凛微笑着道:“韩大王他们远道而来,怕有些累了。”

胡里室转身冲冯延辉道:“是吗?”

他嘴里像是在和冯延辉说话,目光却瞟向韩德让,不等冯延辉出声韩德让这边又有一青年将官走出来,他身体强壮不在胡里室之下,只是相貌既不像契丹族人也不像汉族人,眼睛有些细小眼珠是淡蓝色的,两鬓留有些许黄毛,大声道:“打就打,我慕容平倒想领教下。”

冯延辉也点头向韩德让抱拳道:“大王,我们愿和胡里室将军他们打一场。”

他说完韩德让这边武将一起起身抱拳道:“属下愿打。”

萧挞凛笑着看着韩德让没有出声。

韩德让默然片刻站起身道:“牵我的马来。”

听韩德让要亲自下场萧挞凛顿时有些变色,忙跟着起身道:“韩大王的球艺萧挞凛早就领教过,如今这把年纪这个时候可千万别伤着,否则太后和皇上面前萧挞凛担待不起。”

冯延辉和慕容平神情也有些紧张,刚想上前出声阻止,韩德让摆手从容道:“前军将士浴血奋战攻坚拔寨,老夫陪大家打场马球开心下也无妨。”

萧挞凛微一沉吟看了眼胡里室、耶律德和耶律齐等人,沉声道:“你们可千万别伤着韩大王。”

胡里室抱拳道:“遵命。”

耶律德和耶律齐互相看了眼也躬身抱拳道:“遵命。”

* * *   * * *

校场两边各用两面旗杆立起一丈宽球门,这边韩德让带着冯延辉、慕容平等六名汉族将领策马来到中圈左侧,另一边胡里室、萧古愣、耶律洪定、耶律德和耶律齐等七个契丹族武将也骑马来到中圈右侧,他们看着眼前汉人将领似乎并不将他们放在眼里,两边每人手中都持有把三尺长球拐,球拐头部呈弯月弧形,有人将一个拳头大小牛皮缝制的实心球放在中圈中间迅速跑开。

中军营寨四周已点燃大量火把,熊熊燃烧的火焰将校场照得亮如白昼,萧挞凛带着其他没有参赛的将领走出营寨,他见场中两边将领都已在中圈等候,一眼望去自己这边将领更显得人高马大,双方控制着坐骑离中间的马球差不多保持着十步距离,萧挞凛大声道:“开始!”

他话音一落胡里室呼喝着抢先策马跑到中圈,他俯身弯腰手中球拐带起马球冲向对方球门,不想韩德让策马迎来扬起马拐,竟然将马球从胡里室马拐中抄走,然后向右侧击打而去,右侧冯延辉像早已料到,他提前策马向胡里室这边奔跑恰好接到马球,只是当他刚想挥杆击打马球时萧古愣已在旁策马冲来,两匹马撞在一起发出嘶鸣声,冯延辉的坐骑被萧古愣撞在一旁,萧古愣笑着大力挥拐将马球向韩德让这边场地打来。

胡里室冷笑声中策马冲向马球落地处,慕容平连忙催马赶到,却被耶律洪定同样连人带马将慕容平冲在一旁,气得慕容平在马上哇哇怪叫,就这样胡里室这边几乎每次抢球都用马匹撞击对方,他们的坐骑比起汉人将领的坐骑更为高大些,连续六七次冲撞马球被耶律齐打到韩德让这边球门前,胡里室催马赶到抢到马球,挥拐将马球打进韩德让这边球门。

萧挞凛身后契丹族部将发出一阵喝彩声,萧挞凛脸上也露出笑容,又隐约露出些担忧。

* * *   * * *

马球被重新放回中间,冯延辉不服气地道:“他们耍赖。”

慕容平忿忿不平怒道:“他们要撞我就陪他们撞。”

韩德让看了眼冯延辉、慕容平和其他将领,神色冷静地道:“战场上没有什么耍赖不耍赖,只有输赢。”

冯延辉一怔,默然片刻道:“我明白了。”

韩德让又看向慕容平,道:“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如何能胜?”

慕容平道:“那怎么办?”

韩德让冲众人道:“七星北斗阵。”

冯延辉道:“明白。”

慕容平脸上露出笑容,点头道:“好!”

其余众将齐声道了声:“遵命。”

萧挞凛见韩德让对手下诸将说完话,大声道:“开始!”

这次开球后又是胡里室抢到先机,当他策马撞向前来拦截的慕容平时,不想慕容平竟从他身前左侧策马而过还吹了声口哨,胡里室不由得一愣,却见在慕容平身后像分身般闪出冯延辉在自己坐骑右侧冲了过去。

冯延辉挥拐将胡里室拐上的马球打向左侧,左侧汉人将领看似是要去击打马球,但又闪过在旁令身旁冲来的耶律洪定扑了空,而慕容平早已赶到将马球打向胡里室这边球门。

一时间汉人武将两两成对互相配合,一个干扰闪避契丹武将的冲撞,另一个趁虚而入击打马球,他们全部都不带球一拐将马球向前击出,得手后迅速去下一个位置,七个人交错跑位犹如十多个人般。

当马球来到胡里室这边门前,韩德让策马赶到将马球停在杆上,他身旁萧古愣也已赶到刚想策马撞来,见拿到球的是韩德让顿时犹豫了硬生停住马,韩德让已挥杆将马球打进胡里室这边球门。

这次轮到韩德让手下部将在中军营帐处发出喝彩,萧挞凛笑着拍了两下手,神情间变得更为凝重。

胡里室看着韩德让带着慕容平和冯延辉骑马跑回他们那边场地,他狠狠瞪了眼萧古愣,道:“你为什么不撞他?”

萧古愣面有惧意,道:“我可不敢,他可是大王,还有太后——”

说到这他停住口不敢再说下去。

胡里室看着韩德让背影冷笑道:“你不敢,我敢!”

* * *   * * *

萧挞凛等马球放回中间,笑着对两边道:“最后一球定胜负。”

胡里室这次不等萧挞凛说开始就冲向中间,他将马球抢到但无奈韩德让这边依然三两配合或虚或实,转眼间就将马球抢回打到胡里室这边场地,胡里室这边虽然一对一占据绝对上风,却被对方这种行云流水般的组合配合打得疲于奔命,很快冯延辉在离球门前接到球,而附近耶律洪定、耶律德和耶律齐三个契丹武将同时冲到将他围住,不想冯延辉竟将马球从中间高高挑到前方,随后跳到马背跃向一旁,耶律洪定等三名契丹武将几乎一起策马将冯延辉的战马撞在一处,一时间人仰马嘶乱成一团。

马球落下处韩德让再度在前场赶到,他甚至不用停球就挥杆横扫向马球,马球被击打后像投石般精准地飞向胡里室这边球门,慕容平在旁看到振臂高呼,但又见胡里室策马从韩德让身后全力撞来,他心中一沉,大叫道:“义父小心!”

随着马球打入胡里室这边球门,中军营寨那边却没有喝彩声只传出一片惊呼声,因为韩德让已被胡里室连人带马撞到在地。

萧挞凛叫了声不好连忙大步跑过来,冯延辉更是赶到韩德让跌倒处挡在他身前,慕容平率领其他五名汉人武将赶来四下围成个圈将韩德让护在中间,而互相撞在一起的耶律洪定、耶律德和耶律齐这时才纷纷站起来,胡里室却像没事发生般策马跑向一边,剩下身旁萧古愣吓得不敢靠近。

见韩德让的赤兔战马自己站起来,冯延辉也搀扶着韩德让从地上站起,萧挞凛这才松了口气,他沉着脸刚想训斥胡里室,突然听到四周传来一片甲胄声,见眼前武将纷纷下马跪倒在地不由得萧挞凛全身冒出冷汗,他甚至没有看营寨大门处一眼就转身面对寨门方向跪倒在地。

营寨大门处缓步走来一老妇人和一青年,妇人虽已是天命之年,但容貌风韵犹在看上去不过四十左右年纪,她身着淡黄色厚皮毛锦衣裙,衣裙上各色刺绣在火光下闪耀不停,神态平和让人无从看出心思,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深不可测的智慧光芒,头上和她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浓密黑发用一根半尺多长的金凤钏盘起。妇人身旁青年三十来岁,面如冠玉头戴金冠,全身穿着耀眼的黄金锁子甲身披锦黄色绣龙长袍,腰佩一把镶满珠宝钻石的佩刀,行走间虎虎生风颇为霸气,他们身后不远处跟随着八名身如巨塔的武士。

来的正是契丹国太后萧绰(时年52岁)和皇帝耶律隆绪(时年33岁)。

冯延辉和慕容平扶稳韩德让跟着众将跪倒在旁,韩德让向萧绰和耶律隆绪处走来,不等他行礼萧绰早一把扶住他,脸上露出关怀神情,俯身轻轻帮韩德让拍去身上衣裳沾到的尘土,柔声淡然笑道:“我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这把老骨头,就不要和年轻人争强斗勇了。”

韩德让也是微笑着道:“你是对的,我是有些老了。”

他和萧绰互相搀着走到萧挞凛身前,萧绰道:“萧大王,起来吧。”

萧挞凛额头渗出汗珠,起身道:“末将知罪。”

萧绰笑道:“你年初夺下定州活捉王继忠,此番又长驱直入连战连胜,只有功劳没有罪。”

萧挞凛才松了口气,道:“太后过奖。”

萧绰又冲四下跪倒武将道:“都起来吧。”

四周契丹族和汉族武将纷纷站起身,胡里室之前躲在远处跟着跪倒,这时刚刚站起身,不想萧绰已望向胡里室,她刚才还温和带笑的脸色一下变得阴冷,双目露出杀机寒光闪动,手指胡里室沉声道:“拿下!”

她一声令下身后四名武士立刻走向胡里室,胡里室脸发白再度跪倒在地喊道:“太后恕罪!皇上救命!”

武士将胡里室按住捆绑起带到萧绰和耶律隆绪身前,胡里室冲萧挞凛大声道:“萧大王,救我!”

萧挞凛看向萧绰见她面色森冷不敢出声。

萧绰看向身边耶律隆绪,淡淡道:“圣上觉得该如何处置?”

耶律隆绪面无表情,道:“听母后发落。”

萧绰轻轻点头道:“斩。”

她说出一个斩字,语气就像随便和人说家常般,说完她牵着韩德让的手走向中军营帐。

胡里室吓得全身筛糠般发出颤抖,挣扎着被武士拖向一边,在场所有将领都为之心头颤抖。

* * *   * * *

片刻后武士将胡里室人头奉上,萧绰又是轻轻点了点头,她和耶律隆绪端坐在中间,扫了眼两边坐着的将领,没有人敢直视她的目光,等武士将胡里室首级拿下去,萧绰忽然淡淡笑了笑,道:“得让、挞凛、适瑜,你们会不会觉得我杀人太随便,让前方将士心寒?”

韩德让和萧挞凛连忙起身,道:“不敢。”

耶律适瑜也起身抱拳道:“胡里室故意冲撞韩大王,差点让韩大王受伤,也是他咎由自取,如今宋辽大战关键时刻,两位大王都万万不能受到丝毫伤害。”

萧绰轻轻点头道:“你们坐下说话。”

她等韩德让、萧挞凛和耶律适瑜坐下,又道:“我们这次集结五京精锐,以大契丹国举国之力攻入宋国,之前萧大王和德大王在南北两京操练兵马整整两年,耶律适瑜整治器械囤积粮草已有三年,三十万大军分兵挺进,最关键的还是看中路前后两军主力能否取胜,之前连战连捷虽是三军用命,但也是宋军准备不足——

她语气渐渐变得凝重,继续道:“现在他们开始坚壁清野坚守城池,我预感很快会有一场大战来决定我们两国命运。”

萧绰又看向萧挞凛道:“如今左右两军进展如何?”

萧挞凛道:“右路军在遂州被宋军杨延昭牵制前进缓慢,左路军原本是牵制宋军王超雄州兵团,预计他们都无法准时在澶州和我军汇合,我们两翼空虚中路一定要速战速决。”

萧绰点头看向耶律隆绪道:“所以我现在想的是,这一仗我们还未必敢说赢定了,但这一战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失败——而决定这场战争胜败的因素,除了我大契丹国和宋国的军队数量、粮草储备、地形天气、计策谋略和士气运气,我最担心的倒是另外两点——”

她看着萧挞凛道:“第一是轻敌,萧大王曾活捉过杨延昭的父亲金刀无敌杨令公,想来未必会把他儿子杨延昭放在眼里,不过估计很快你会碰到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两位大王都不曾击败的对手——李继隆。”

萧挞凛面色沉重道:“臣下必当尽全力击败李继隆,以慰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两位大王在天之灵。”

萧绰点头又看向韩德让,道:“其次我更担心的是我们契丹人和汉人不和——”

她嘴角露出一丝苦涩的笑意,接着道:“我们大契丹国如今汉人的数量要比契丹人还要多,汉人的文字术数礼仪法度耕田种植冶炼锻造我们契丹人在学,我们契丹人的骑术射术畜牧制皮也在传授给汉人,大契丹国想强大离不开汉人,汉人想摆脱百年来战乱不休的惨况也在期盼我们契丹人,所以我决不许有人挑起契丹人和汉人之间的争端,我们只有一个对手就是宋国,我要和你们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战争,然后——”

说到这萧绰神色庄重,一字一句道:“天下太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原文和出处是什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出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赏析

原文: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九月十八日。

赏析一:

一九二七年,40多岁的鲁迅把《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更名为《朝花夕拾》,在其上发表了此前他的10篇散文,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情景事物呈现给了他人。相比于他杂文的严峻凛然、锋芒毕露、泼辣犀利、意味深长等特点,这些散文却透露着玲珑剔透、情趣盎然、细腻生动、鲜美可口(鲁迅自语,见《朝花夕拾》小引)的感觉。而我最为欣赏的则是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表现出的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是迄今为止我所读过的文章里最为清晰和强烈的。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如果让我仅从文笔角度欣赏它的话,我想,最为重要的就是作者从字里行间体现出的真性情。文章非常清晰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具体、生动、真切地描写了自己所见的东西,即使在我们(当然,我指的是成人)看来,情趣了了,但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却显得趣味盎然。这也充分体现了鲁迅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热爱探求知识的品性。

文章里,非常分明地表现了两个情绪,一是百草园的景物,童年无限的生活情趣;二是三味书屋里教条、枯燥、乏味的读书经历。我喜欢对百草远的描写。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一句是理论界争论比较多的,而我恰恰非常喜欢它。

“似乎”和“确凿”两个词用在一起,好象是矛盾,而且也手到一些人的指摘。但我认为这恰恰体现出了鲁迅的语言功底非常好,运用得心应手、传神入化。这两个词精确地体现了鲁迅现时的特殊心境。这种心境无疑就是他对百草园的怀恋。百草园确实只有一些野草,所以说“确凿”,但这个百草园只是童年的印象,还不能十分肯定它的现在,所以又用了“似乎”,只有一些野草可能还不精准,但那的确是我的乐园,这是十分确凿的。

文章的开始部分,就十分引人入胜:在百草园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菜花、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这么多景物,而且不是象流水帐一样毫无生气地罗列,是生动、细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点缀在前面的词汇使得这些景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弹琴……这让我想起自己在去年游览鲁迅故居时的感受,一个这么普通的园子,何以被鲁迅写得那么具有魅力和情趣呢?反思后顿悟,是我以成人的平常眼光去看,它才如此平淡,而作者却以儿童的眼光,看出了它美好的景色和无穷的趣味。这更我对这位民族斗士投以敬佩的目光,原来,鲁迅才是真的性情中人。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对于儿时的作者来说,百草园都有无穷的乐趣。冬天捕鸟的描写更始让人历历在目、蠢蠢欲动我当年初读此文时,一直想学着按文中的描写去尝试一下,这实在是被鲁迅的文笔煽动的,呵呵。

至于三味书屋的描写,当然有它的动人之处。许多人说它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体制。我倒宁肯相信,那仍然是作者对儿时的一种记忆,虽然,它不够美好。

常常想,这样一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充满大无畏精神的斗士,能够写出如此充满情调、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美文,是我们的幸运,也是鲁迅本人的幸运。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人。

赏析二:

(一)自然·社会·人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关于百草园的描写,不论是教师和学生,都能感到是一段极其美丽的景物描写,但这里的百草园是不是一个我们平时所认为的“真实的”“客观的”百草园呢?鲁迅在开头一段就动摇了我们的这种想法。在成年的“我”看来,“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自然“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为什么“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呢?

因为对于儿时的“我”,那是一个自由的世界,是一个自由嬉戏的场所。

在自由的心灵中,世界是美丽的,是魅力无穷的。

“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自己的心灵不受任何的约束、任何的限制,就是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都不受任何约束、任何限制地自由活动着,外部的世界和心灵的世界进行着畅通无阻的交流,没有外和内的差别,没有天和人的界限,外部世界就在自己的感觉中,自己的心灵就在外部的世界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一个个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形象,迅速地、不间断地呈现在“我”的视觉里,形象鲜明而突出,色彩各异,形状各异。外部世界的形象是跳动着进入“我”的眼帘的,“我”的心灵也就跳动在外部世界的不同事物上;“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听觉、视觉一起活动着,声音、形象一起呈现着,动态的和静态的几乎同时被“我”所感知。我们感到了外部世界的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同时也感到了“我”的心灵世界的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这不是两个世界,而是一个世界,是心灵世界和外部世界融为一体的美的世界。“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在这里,“我”只能听到声音,但却看不到发出声音的“油蛉”和“蟋蟀们”的形体,这就招引“我”去寻找藏在草丛里、断砖下的这些昆虫,但翻开断砖,找到的却不一定是原来要找的“油蛉”和“蟋蟀”,反而可能是也在那些地方藏匿着的蜈蚣。这是一种意外的发现,一种在意外的发现中的意外的乐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多么奇异!多么有趣!“我”玩得多么专注,多么舒畅!没有父母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教诲,他对外部世界的兴趣自然地吸引着他去观察各种事物,认识各种事物,手脑并用,在不经意间,就获得了在教科书中根本无法获得的具体、细致的知识。“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他对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的把握是多么准确、多么细致呵!但这不是在教科书里学到的,不是由别人教会的,而是他自己的观察,自己的“发现”。在这种观察和“发现”里,他不会产生被动接受时的自卑和自馁,而是自然地增长着他感受世界、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是别人让他知道,而是他自己愿意知道。他要自己去看,去听,去触摸,去“探索”,去实验。“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一个多么忙忙碌碌的小家伙呀!但他忙得惬意,忙得愉快。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我”获得了无限乐趣的所在,这是“我”在童年时就感觉到的,但是,当作者重新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他还不能不认识到,百草园同时也是他的一个知识的宝库,是他认识这个世界的开始。我们看到,就在这短短的一个自然段里,作者如数家珍般地叙述了多少种事物呵!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所有这些事物,都有鲜明的特点,都有神奇的色彩,都有旺盛的生命力量,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生气盎然的百草园。

这也是当时的“我”的心灵的写照。

最初的自然知识是在“我”与大自然的直接接触中获得的,最初的技能训练则是在闰土的父亲这样的成年人的指导下进行的。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是游戏,但也是一种实际技能的训练。在这里,有经验,有方法,有过程,要实际的操作,需要劳动也需要灵巧,需要细心也需要耐心,需要智慧也需要意志。“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对于儿童的身心,它是一种全面的训练。

一个活泼泼的儿童在一个活泼泼的世界上活泼泼地成长着——这就是我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半部分的描写中获得的整体印象。童年是美好的,因为童年是自由的。正是在这样一个意义上,他不能理解家里的人为什么要把他送进书塾去,并且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但从成年的作者看来,那时的生活却不仅仅是快乐的,而且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自然的知识,人生的经验,实际的技能,都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身心是和谐的,求知欲是旺盛的。

(二)教育·人

教育,是培养教育一代代的儿童的,是由教师实际担当着教育的任务的,但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却既不取决于受教育的少年儿童本身,也不取决于实际担当着教育任务的教师,而是取决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对教育和文化的基本理解和运用。假如当时的社会就是以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假若学生的家长送学生入学读书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一个更优越的社会地位,一个教师是不能不根据科举制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也就是说,教师在整个社会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面前是没有自己的主动性的,我们评价一个教师不能仅仅从他施行的是什么样的教育,还应该看到他怎样具体地施行了这样的教育。我认为,只要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看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先生”这个人物(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对他的学生不是冷酷的,而是有着朴素的爱心的。这种爱心不可能不受到当时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束缚,但我们仍然是能够感受得到的,对学生也有着潜在的影响作用。他对学生的态度在总体上是和蔼的,没有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学生也并不多么害怕他。“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这使学生在他面前的心情是轻松的。总体说来,三味书屋的气氛是沉闷的,但却没有严重的压抑感,他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很难亲切起来、活泼起来,但二者也没有严重的对立情绪。“我”向他提出问题时他面有怒色,学生跑出教室玩耍时他在书房里“大叫起来”,其目的仍然是为了让学生专心读书,他的学生从他的表现中感觉不到恶意,所以对他还是尊敬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当时的社会和家长赋予了他这些权力,但他不但没有滥用这种权力,并且表现出了尽量不使用这种权力的愿望,这说明他对学生还是相当温厚的。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教育不但束缚着学生,也束缚着教师。教师教的很可能正是自己不愿意教的,教师做的很可能正是自己不愿做的,但在当时的社会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之下,教师却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教师也是受到它的压抑的。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从寿镜吾先生入神地读着的这些文句,我们可以感到,他内心也是有着自己的苦闷和不满的,但他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却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他和学生之间,同样隔着一层厚障壁,使他和学生的心无法相通。这是学生的悲剧,也是教师的悲剧,社会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把他们的心灵隔在了两端。用修辞的 1、并:连词,“连同”的意思。

2、连:副词,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和“也”连用,强调离园的时间很长了。

3、似乎确凿:“似乎”是副词,当“仿佛、好像”讲,表示对情况的推测,不很精确的估计。“确凿”是非常确实的意思,是对情况准确的认定。表面上看似乎自相矛盾,实际上主要表达的是肯定语气,即百草园肯定基本上只有一些野草,没有种一棵花。

这种不肯定副词与表肯定的词连用是鲁迅常用的一种特殊写法。这样写可以用较少的文字表达较复杂的意思。既表示相隔日久,记忆不可能如在眼前般的清晰,又能表示“只有一些野草”是毫不含糊的。这样用词,还可以和上文(百草园早已卖了,很长时间没

见到)合乎常情地连接,使文章自然、流畅,表现了娴熟、细腻的笔法。 

4、“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分号,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此处用分号告诉读者,“只有一些野草”的荒园,同时也是“乐园”。“但”字一转折,增强了感情色彩。 

5、“不必说碧绿的菜畦,……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无限趣味。”

句式有表现力。先用两个“不必说”并列地排除了百草园里惹人注意的草木昆虫,再用“单是”提出百草园里最不起眼的地方,就有“无限趣味”,以示整个园子给人的乐趣自不必说了。

“短短的”,形容词重叠,起强调作用,显得非常短。 

6、“油蛉在……弹琴。”

拟人的修辞方法,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使人对小昆虫产生亲切感。 

7、“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状物准确鲜明生动。原稿曾是“从后身喷出一股烟雾”。后来作者将“身”改为“窍”,部分变小了,给人一种“孔”、“洞”的印象,动物身体外部的孔、洞也习惯叫“窍”。还将“一股”改为“一阵”。“阵”是表示时间段落的量词,而且能描写出斑蝥喷烟雾的弥漫性状,而“股”给人一种条状的感觉。 

8、“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比喻的修辞方法,本体“覆盒子”,喻体“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色彩,形状相似。此处比喻的作用,让人感到颜色美丽,而且珍贵,流露出作者喜爱的感情。 

9、“长的草里……赤练蛇。”

倒装的因果复句,目的是强调结果。 

 10、“长妈妈……故事听:”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冒号后面是有关故事的内容。 

 11、“他虽然……,──当然睡不着的。”

转折复句,强调睡不着。破折号,引出解释说明的语句,说明“睡不着”的必然性。转折与破折号的连用,突出了紧张的气氛。

 

 12、“果然”,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13、“门外像是风雨声”

比喻。用“风雨声”来喻美女蛇这怪物行动的声音,让人感到瘆得慌。 

 14、“后来,老和尚说,”

“说”的后边是转述老和尚的话,所以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15、“结末的教训是:”

冒号提示下文是有关“教训”的内容。 

 16、“万”基本义是数目,相当于十个千。后来引申为形容很多,此处也是引申义,当绝对讲。 

“往往”“常常”:副词,表示这种担心害怕的情况是经常的。 

 17、“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可”,是副词,表示强调语气,多用于口语。 

 18、“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跳了下来罢,”

排比句,三个“也许是因为……罢”句,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也密切关联,排在一起,强调了被送进书塾的原因,加深了不情愿不愉快的感情。 

省略号,表示在努力寻找原因,不停地猜测。 

 19、“Ade,我的……木莲们!……”

“蟋蟀”、“覆盒子”和“木莲”是表示事物的名词,一般在表示多数时,不能加“们”。此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蟋蟀等当成朋友,人格化了,所以可以加“们”。另外,此处也运用了呼告的修辞方法,是拟人呼告,直接向蟋蟀、覆盆子和木莲们发出呼唤,抒发了对百草园难分难舍的感情。

省略号,表明的是一种列举的省略。百草园的一虫一鸟,一草一木,都是“我”的朋友,虽不再一一告别,但留恋的感情都更深更浓。 

 20、“名曰‘怪哉’”

引号标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21“先生,‘怪哉’……”

此句是直接引用的话,所以用引号。‘怪哉’,因为是在引号里面使用的,所以用单引号。

此句中的省略号表明“我”的问题较多,以及急切等待回答的心情。 

 22、“不知道!”

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来抒发先生“很不高兴”的感情。 

 23、“我才知道……事的,”

“才”副词,当“刚刚”讲,表示事情在前不久发生。

“这些”代词,代替有关课本以外的知识。 

 24、“所谓……说。”

文言句式,判断句,“所谓不知道”是主语部分,“乃是不愿意说”是谓语部分。、“不过给我读的书……终于到七言。”

“渐渐加”、“渐渐地加”是反复的修辞格,强调“我”的学习提高很快。

“终于”副词,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从七言是“对课”的高水平看,“终于”中蕴含着回忆儿时往事的喜

悦与得意。 

 26、“三味书屋后面也……没有声音。”

两个“也”字,将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同百草园联系起来,表现了对百草园的怀念与回味。

“爬”、“折”、“寻”、“捉”、“喂”都是动词,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灵活多变,写出了一群儿童的好奇爱动、天真活泼的

性格。 

 27、“总”,副词,表示持续不变;一向;一直。

“不过”,副词,仅仅;指明范围,把事情往小里或往轻里说。

 28、“有念……的,有念……的,有念……的,有念……的”

排比句,突出人声鼎沸的情景,也揭示所读之书都是《论语》、《易经》、《尚书》等内容艰深,不易读懂的。

 29、“ ”

这是鲁迅作品中多次出现的一种标点符号。至今尚未有统一的名称,最早叫“书名标”,后改为“书名号”、“曳引号”、“浪线”、“象声号”等。在“呢”、“嗬”这两个念书时加在句尾用来加强赞叹感情的象声词后,用号,既表示停顿,又表示先生朗读时声音的抑扬和颤动,有一种视觉性和动态感。

 30、“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接连反复的修辞方法,表明先生读书时非常起劲、得意忘形。 

大声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大声道怎么写、大声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大声道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复制成功
微信号: A15586903116
6年诚信商家,24小时在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