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鲁迅(怎样评价鲁迅先生写的文章)

无双 221 0

今天给各位分享怎样评价鲁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怎样评价鲁迅先生写的文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评价鲁迅先生?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重重黑夜;一头不屈的黑发,根根显示出与恶势力的不调和.这就是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政治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人称“文思革”(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等.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坚强、勇敢的人.鲁迅十三岁那年,由于家庭变故、家道衰败,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勇于挑起生活的重担.到当铺变卖东西,买药,照顾家人等.在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强.后来,他到南京,到日本学习等,都可以印证苦难是最好的老师.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热爱国家的人.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解剖课成绩60分而受到日本人的怀疑,认为是因为老师露题了,这让他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还有一次,他在幻灯片中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而一群中国人在旁边看热闹的片段,精神受到了很大很大的打击,从而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可怕,他弃医从文,用文字来揭露国人丑陋的灵魂,讨伐封建专制.我们都热爱祖国,但我们关键要学习鲁迅坚持正义勇于牺牲的精神.

我眼中的鲁迅也是一个真实不假的人.他敢怒、敢爱、敢恨、敢骂、敢笑.不做欺心之事;不弃对前妻朱安的道德责任,更爱红颜知己许广平;呵护小弟周建人有加,而对不肖的二弟周作人强忍决裂之痛;既痛斥作威作福的“洋大人”和“假洋鬼子”;也真挚地感念跨洋的老师藤野先生的恩情.他的真诚不假,是我们有些现在的人没有的.

在祖国母亲倍受创伤的旧社会,正是他的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之语,使多少有志的青年聚集在这位先行者的周围,跟着他的呐喊,他用自己的心血,冒着生命的危险,抱着永恒的信念引导了代代莘莘学子走上真理和正义的道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日本回归中国,从寿老先生到藤野先生,从长妈妈到闰土,从孔乙己到阿Q,鲁迅先生留下可他无限的欢笑与回忆.深深的抒情和呐喊,也许他曾彷徨,也许他曾犯下过许多的错误,但他永远不怕改正错误.他在严酷的剖析外部世界的同时,以更为严酷,甚至可以说是近乎残忍的态度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是一个严格意义的真正的人!

我们应该继续发扬鲁迅的精神,因为他的成就是用坚毅筑成的,像钢铁般的坚硬……

关于鲁迅的个人评价是怎么样的

鲁迅,很多人提到他的名字第一反应都是文学巨匠,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搜集的关于鲁迅个人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关于鲁迅的评价1

也许更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对“艺术之宫”里的,也即学院体制内的“学者”身份的警觉与拒绝。鲁迅当然知道学院体制内的“学者”和前面所说的“特殊知识阶级”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但他对之同样有着深刻的疑惧。据鲁迅说,在1925年,他曾多次被封为“学者”。年初,当他主张中国青年“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时,33就有人出来说话了,以为“素称学者的鲁迅”不应该如此。后来鲁迅和章士钊论战,特别是章士钊非法取消他的佥事职务,鲁迅向法院上告时,又有论客出来指责鲁迅“确是气量狭窄,没有学者的态度”。陈源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公允”,也多次称鲁迅为“学者”、“文学家”。不是说鲁迅“多疑”吗?鲁迅真的就警觉起来: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要求我做学者呢?还有“学者的态度、气量”,又是什么呢?鲁迅终于醒悟:所谓“学者的态度、气量”就是要“做一个完人,即使敌手用了卑劣的流言和阴谋,也应该正襟危坐,毫无愤怨,默默地吃苦;或则戢指嚼舌,喷血而亡”,据说只有这样端起学者的架子,才能“顾全”自己的“人格”。34《现代评论》3卷66期还真的发表了一篇文章来讨论“绅士”的“架子”,据说“一个人生气到了应该发泄的时候,他不发泄”,“一个人失意或得意到了应该忘形的时候,而他不忘形”,这就是绅士风度。35这或许也算是一种涵养吧,但这一套对鲁迅是根本无用也无效的。他倒因此而明白:所谓学者的头衔、尊严,不过是“公设的巧计,是精神的枷锁,故意将你定为‘与众不同’,又借此来束缚你的言动,使你于他们的老生活上失去危险性的”。36也就是说,在鲁迅看来,“学者”不仅是一个称号,更意味着一种规范,在学院的“艺术之宫”里是有许多“麻烦的禁令”的。37譬如说,“舆论是以为学者只应该拱手讲讲义的”,38如果你在“讲讲义”之外,还要做什么社会批评、文化批评,特别是在课堂上不死念讲义,还要即兴发挥,那你就会被指责不像学者。还有,学者是必须有涵养的,不能随便生气,即使别人打上门来,你也得像陈源们那样,“吞吞吐吐”,“笑吟吟”的。陈源宣布鲁迅的一条大罪状就是“要是有人侵犯了他一言半语,他就跳到半天空,骂得你体无完肤――还不肯罢休”,什么罪名呢?就是没有“学者风度”。39“不准生气,不准骂人,不准跳”,这大概都是学院里的禁令。这些规范、禁令,对身份的划定,其实都是学院体制化的产物。在鲁迅看来,这都构成了对人的个体生命自由的某种束缚,这是以“立人”、个体精神自由为终极追求的鲁迅所绝对不能接受的。

关于鲁迅的评价2

“我是大概以自己为主的。所谈的道理是‘我以为’的道理,所记的情状是我所见的情状。

“我的话倘会合于讲‘公理’者的胃口,我不也成了‘公理维持会’会员了么?我不也成了他,和其余的一切会员了么?我的话不就等于他们的话了么?许多人和许多话不就等于一个人和一番话了么?

“公理是只有一个的。然而听说这早就被他们拿去了,所以我已经一无所有。”40

鲁迅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恐惧感:恐惧于在实现学院体制化、学术和学者规范化的过程中,会落入“许多人”变成“一个人”、“许多话”变成“一番话”,思想学术文化被高度地一体化的陷阱之中。这就会导致知识分子的独立个性,自由意志和创造活力的丧失。他同时忧虑于人的生命本来应该有的野性的彻底丧失,“尤其是青年,就都循规蹈矩,既不嚣张,也不浮动,一心向着‘正路’前进”,不过是走向死路而已。41这都关乎鲁迅的根本信念、理想,在追求生命的独立、自由与创造活力这些基本点上,鲁迅是绝对不能做任何让步的。他必然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关于鲁迅的评价3

“掷去了这种(“学者”的)尊号,摇身一变,化为泼皮,相骂相打……”

“我以为如果艺术之宫里有这么麻烦的禁令,倒不如不进去;还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43。

这是一个自觉的自我放逐:把自己放逐于学院的体制之外,还原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生命个体。这也就是鲁迅在《彷徨》题诗中所说――

“寂莫旧文苑,平安新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44

关于鲁迅的评价4

鲁迅自己则将其定位为“孤独的精神的战士”。45――他依然坚守住了20 世纪初即已做出的选择。

鲁迅当然明白,他的这种自我放逐所要付出的代价,所以他说自己必定是“运交华盖”,被各式各样的,有形和无形的力量“罩住”,从权势者的压迫到无物之阵的包围,不断地碰壁,永远碰钉子,被“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也许更为致命的,是要陷入无休止的论战之中,如鲁迅自己所说,“水战火战,日战夜战,敌手都消灭了,实在无聊”,46“一近漩涡,自然愈卷愈紧,……所得的是疲劳与可笑的胜利与无进步。”47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就是这样一场令人沮丧的论战:实在说,陈源和鲁迅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和不成为对手的对手论战是很无聊的――鲁迅终其一生(甚至包括他身后,甚至直至今日)也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手,这是他的一个悲剧。自己不会有多大进步却必须纠缠在里面,所以他说:“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经耗费在写这些无聊的东西中,而我所获得的,乃是我自己的灵魂的荒凉和粗糙”,心情是相当沉重的,同时袭来的是绵绵无尽的悲凉感。但是鲁迅说,他绝不后悔。这是一段很有名的话――

“正人君子这回是可以审问我了:‘你知道苦了罢?你改悔不改悔?’大约也不但正人君子,凡对我有些好意的人,也要问的。……我可以即刻答复:‘一点不苦,一点不悔。而且倒是很有趣的。’”48

这种回答是真正鲁迅式的。这也是鲁迅说的:我“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也未必不及跟着中国的文士们去陪莎士比亚吃黄油面包之有趣”,我“实在有些爱”这“荒凉和粗糙”的灵魂,“因为这是我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49这确实是两种不同的生命价值:“陪莎士比亚吃黄油面包”的生命诚然舒适然而苍白,“辗转生活于风沙中”自然辛苦却充实而自由:北京大学的教授们终于分道扬镳。

关于鲁迅的评价5

鲁迅对他自己的,以及知识分子的选择问题,还作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两篇非常重要的文章,一篇是1927年10月25日在上海劳动大学的演讲《关于知识阶级》(收《集外集拾遗补编》);一篇是1927年12月21日在上海暨旦大学的演讲《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收《集外集》)。在某种程度上,这两篇文章是鲁迅经历了和现代评论派的论争,经历了“三.一八惨案”、“四・一二”大屠杀等一系列事件之后,他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思考的总结。

先看《关于知识阶级》。他首先提出要警惕“打倒知识阶级”的思潮:“知识就仿佛是罪恶”,“再利害一点,甚至于要杀知识阶级了”。――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鲁迅在《知识即罪恶》里就批判过这样的反智主义的思潮。鲁迅在这里正是提醒人们:对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与批判,绝对不能导致对知识和知识分子本身的否定:这是反思知识分子问题的一个必要前提。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是存在着反文化、反知识、反知识分子的土壤的。鲁迅的警戒自有很大意义:近半个世纪以后“文化大革命”中反智主义的大泛滥,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大摧残,正是证明了鲁迅思考的超前性。即使在今天,我们也总能从某些“高论”中,看到反智主义的幽灵。

如何评价鲁迅?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扩展资料

鲁迅的小说特色

鲁迅的小说选材独特,在题材的选择上,鲁迅对古典文学中只选取“勇将策士,侠盗赃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的创作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鲁迅在处理这些题材时又具有极其独特的眼光。在观察和表现自己的主人公时,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即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病苦”。

怎样评价鲁迅(怎样评价鲁迅先生写的文章)-第1张图片-无双博客

关于怎样评价鲁迅和怎样评价鲁迅先生写的文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怎样评价鲁迅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复制成功
微信号: A15586903116
6年诚信商家,24小时在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