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一度成为东西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枢纽,留下了传承千年的丝路遗存——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第26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佛教石窟造像艺术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一环。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像艺术除了体现中国化、世俗化的风格以外,还现存有北魏至唐朝时期的外国人、外族人造像,在石窟雕刻中也有反映西方文化的装饰纹样或受其影响而融合改变的装饰图案。这些都是中西交通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反映,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几多佛龛域外造
龙门石窟中现存的外国人开窟造像有天竺(古印度)人,新罗(韩国)人、吐火罗(中亚古国,即巴克特里亚或西汉时的大夏)和康国人造像(西域古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一带),反映了他们对佛教的信仰。
新罗像龛拓片(唐)
距离龙门西山北部珍珠泉15米的新罗像龛,是韩国古代在龙门石窟的唯一造像龛,是唐王朝与新罗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新罗国与唐朝关系友好,有密切联系和往来,有大批留学僧、留学生来唐学习,韩国8世纪中叶的石窟庵佛教造像也受到了唐朝龙门石窟造像风格的影响。所以该龛可能是到唐朝留学的新罗僧人开凿的。
吐火罗僧宝隆造像龛(710年)
唐龙朔元年(661 年),唐在吐火罗故地(今阿富汗北部)置州县,以吐火罗王为大汗都督府都督。唐朝与吐火罗国在佛教文化等方面有交流,《新唐书》、《旧唐书》 均有记载。
中外商旅众凿窟
在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丝绸是最具代表性的,“丝绸之路”因此得名。龙门石窟现存有“北市丝行像龛”就是由丝绸行业组织统一开凿的佛像。
北市丝行像龛正壁佛背光右侧技乐人
另外,在龙门发现的还有北市彩帛行净土堂和北市香行社像龛。这几个像龛的发现,代表着唐玄宗以前的丝行、彩帛行和香行已具备商业行会的组织和编制,而在造像记中除了有中国人以外,还记载有安僧达、史玄策、康惠澄和康玄智等人,这些可能就是当时居住在洛阳城进行商品买卖交易的外国商人。
龙门北市彩帛行净土堂
龙门北市香行社龛正壁线描图
丝路驼峰入中原
龙门地区作为洛阳南部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古往今来,迎接着众多往来的商旅,使得东西方文化在这一区域交融汇集,碰撞出绚烂的文化之光。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胡商身子前倾,牵着一只双峰骆驼向前行进。在骆驼的正上方,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头载满货物的毛驴,憨态可掬,形象生动,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漫漫丝路驼队行进图。
龙门西山南麓石刻驼队图
丝路慢慢天乐西来
伴随丝绸之路,中国的乐队出现了不少的新乐器,在龙门石窟现存的十七种乐器中,有九样是从西域传来的。
琵琶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近二千年悠久的历史。汉魏以来由波斯、印度通过佛教传来了曲颈琵琶和五弦琵琶,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雕刻在唐代开凿的万佛洞两壁壁基的伎乐人,他手持曲颈琵琶,身上丝带仿佛也随着音乐起舞飘扬,大有不同凡俗、飘飘欲仙的神秘感觉。像万佛洞伎乐人这种连续出现的构图形式,不仅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和神秘的宗教色彩,更是寓意这是个歌舞升平、万众成佛的极乐世界。
万佛的技乐人
皇甫共窟技乐人
佛教石窟寺是丝绸之路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佛教石窟造像和石窟艺术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内含丰富的丝绸之路文化。龙门石窟,作为中国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人类文化明珠,以精湛的雕刻技艺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将永远焕发着耀眼的光芒。
标签: 龙门石窟在哪里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